凭借着弗雷德的补射进球,曼联在今天凌晨的英超联赛中1-1战平莱斯特城。从技战术角度来说,本场比赛最直观的视觉体现,就是曼联阶段性高位逼抢的效果,以及球队攻防转换时问题依然突出。这两点从本场双方的进球上就能展现出来。更进一步寻找“亮点”的话,就是曼联对哈维-巴恩斯的限制,以及球队中卫换位带来的全新思考。
当然,一场观感并不算好的平局,会让一切“找寻积极因素”的尝试,显得有些苍白。
【曼联阶段性高位逼抢奏效,但转换防守仍非常差】
经过实战的摸索后,朗尼克对自己的理念进行了“妥协”。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曼联这套阵容打不了持续高位压迫的情况下,朗尼克寻求在特定时间段去压迫对手。
图:曼联上下半场两次阶段性高位逼抢制造的得分机会
在整体存在运动、对抗短板,高位逼抢意愿并不达标的情况下,朗尼克的这种妥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个“均衡”。而机动性较强的弗雷德,也得益于这种体系,在朗尼克手下迎来了曼联生涯的进攻输出暴增。
同时,曼联自身的短板,导致了球队在攻守转换时的问题较为突出。而莱斯特城在本场比赛中,重点打击的也是曼联的这个问题。
图:莱斯特城进攻端的实质性威胁,大都来自这种“转换”
【限制哈维-巴恩斯,曼联防守端的第一个关键课题】
哈维-巴恩斯状态的回勇,势必让他成为此番对决的一个战术关键点:此前对阵西汉姆,罗杰斯在球队攻防遭遇到限制且比分落后的态势下,就是通过发挥他在远端接球的冲击作用,直接扭转了态势,并险些完成逆转。
如何限制哈维-巴恩斯的发挥,是摆在朗尼克面前的一个“课题”。而且,罗杰斯为了进一步强化哈维-巴恩斯的冲击作用,让中场的霍尔进行了大幅度的穿插帮助。
朗尼克给出的“解答”非常清晰:包夹、协防。
图:曼联在右路的协防与保护,逐渐到位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莱斯特城通过长传或配合过渡后,都能将球交给左侧的哈维-巴恩斯。而且,霍尔等队友的跑动接应,也能制造出较好的配合空间。但是,曼联进行了非常好的协防跑动。从伊兰加完成覆盖跑动,在卡斯塔涅联系哈维-巴恩斯/霍尔前完成破坏,到边路形成站位封锁,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哈维-巴恩斯与队友的配合。
这也是哈维-巴恩斯开场1分钟冲击制造达洛特犯规后,他这一侧就很难送出关键传球的直接原因。
【双中卫“换位”,朗尼克的进攻体系搭建有变化】
马奎尔与瓦拉内换位,是本场曼联后场体系的最大变化。
马奎尔在右中卫的位置上,可以在身体打开的情况下,实现居中出球视角的全覆盖。而瓦拉内呢?则可以利用他更好的逆足出球技术,保障左侧区域的有效传递。
图:瓦拉内在左侧的逆足传递质量有保障,马奎尔也可以更大范围的联系左右两侧
结合上面的gif简单来说,在达洛特稍稍拖后,曼联在高位形成三人站位的情况下,瓦拉内可以在左中卫的位置上,有效完成马奎尔的“中短距离出球”,而马奎尔在居中/右中卫的位置上,可以提升瓦拉内稍逊色的长距离调度。
对比两回合交锋,可以看出马奎尔在传递层面的变化。
图:两回合对阵莱斯特城,马奎尔的传球对比
【结语】
虽然主帅朗尼克在赛后表示,只要是拥有“数学角度”上的可能,球队就争四有机会。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难度已经非常非常大:多赛2场,落后第四位的阿森纳3分。而与曼联同分的热刺,也有一场的补赛优势。
至于球队的未来,尤其是朗尼克赛季结束后转为高级顾问后,下一任的主帅人选是谁,目前依然悬而未决。后弗格森时代曼联的重建,依然是“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