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婴帅”交学费练级,拜仁这么做值得吗?

主场拿不下黄色潜水艇,拜仁慕尼黑连续两年止步欧冠八强。不同于上赛季的残阵“站着死”,纳格尔斯曼的球队阵容齐整且实力明显占优,却在两回合较量中交出了苍白无力的战术答卷,“婴帅”正遭遇执教以来的最大危机。

【尝试学院派教头,拜仁驶向未知领域】

所处联赛争冠难度不高,高层和球迷对主帅态度比较宽容,拥有大笔流动资金可以用来补强阵容,拜仁慕尼黑可谓是逐梦者理想的执教平台。不过,后弗里克时代的拜仁主帅任务也不轻松,他不仅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欧冠舞台上证明自己,还要为球队打上鲜明的个人烙印,洗刷前任的痕迹。

纳格尔斯曼&泰代斯科,德甲赛场上出现了一批比球员年龄还小的主帅。

纳格尔斯曼赶上德国足球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克林斯曼、勒夫、克洛普和图赫尔珠玉在前,俱乐部敢于启用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德甲赛场上出现了一大批与场上球员年龄相仿的少帅。不同于汉堡、不莱梅等老牌球会,拥有集团背景的霍芬海姆和莱比锡RB先后崛起,这些新兴势力需要无畏的开拓者来主导跨越式发展,纳格尔斯曼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

作为魏斯魏勒学院的高材生,纳格尔斯曼走得不是传统的“踢而优则教”道路,而是从科学的视角来参透看似变化无常的比赛内容。从执教霍芬海姆梯队开始,纳格尔斯曼就在推动“数字”元素在足球训练中的应用。来到了财大气粗的RB莱比锡后,纳格尔斯曼帮助东家搭建了铁笼螺旋球场,安排球员在训练中使用谷歌眼镜,依靠GoPro高清摄像和视频墙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私人订制的方式为每一名球员提供指导。执教拜仁之后,纳格尔斯曼得到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系统建立起的球探侦查网络让教练组可以在赛前获得海量信息,很好地服务于战术部署。

“我不仅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教练,我也经常用笔。与人合作比与电脑合作更为重要。”在慕尼黑数据服务供应商的在线研讨会上,纳格尔斯曼对自己“笔记本电脑主帅”的形象做出了修正。

不同于会给予麾下自由发挥空间的弗里克,纳格尔斯曼对战术细节的要求近乎于教条,与球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但似乎还不得要领,导致其针对性战术部署屡屡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弗里克强调以我为主,争取好成绩与风格建设两不误。纳格尔斯曼的执教方式设计感十足,但过于追求变化(针对性战术调整)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对球员的战术执行力要求过高。

瓜迪奥拉与纳格尔斯曼是知己,前者在执教拜仁期间也以喜欢“整活”著称。

尽管已经不是当年“绿茵好莱坞”的时代,拜仁内部管理之复杂还是超出了纳格尔斯曼的预期。根据对手的不同特点设计针对性战术难不倒学院派主帅,困扰他们的是如何让球星们踢得舒服,以及怎样在一套相对稳固的架构中精耕细作。缺少优秀球员经历导致他们缺少“代入感”,很难与大牌球员产生“共情”,这种缺陷到了关键比赛中就会被放大,贝尼特斯、萨里、埃梅里、洛佩特吉和泰代斯科过往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一切。

埃梅里也曾开翻航母,纳格尔斯曼要引以为戒。

【过渡时期的掌舵者,少帅肩上有大任务】

纳格尔斯曼注重战术研究,但同样也会花大量时间进行社交,尤其注重球员的心理建设。少帅有着属于年轻人的潇洒做派,也有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铁腕手段。在执教霍芬海姆的最后一个赛季中,纳格尔斯曼指责部分球员的表现对不起高工资,多次取消赛后第二天的休假。执教RB莱比锡期间,纳格尔斯曼数次在赛后严厉批评球员,有时不得不依靠俱乐部高管出面来化解更衣室的尴尬气氛。来到拜仁之后,纳格尔斯曼的脾气已经收敛了许多,只不过他的“大嘴”还是招来了不少非议,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来改进的。

经历了2019/20赛季的辉煌,拜仁的卫冕之路被伤病潮阻断。在弗里克离职的同时,拜仁也失去了蒂亚戈、阿拉巴和博阿滕,卢卡斯-埃尔南德斯和乌帕梅卡诺担当重任。萨内、萨比策和于帕梅卡诺加盟,穆夏拉、理查兹、斯坦尼西奇跻身轮换阵容,德甲巨人实际上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更新换代。纳格尔斯曼的任务是打造一支全新的球队,铺陈全新的、富有辨识度的战术体系是需要时间的。

拜仁在竞技层面的基本面始终是德甲锦标。瓜迪奥拉执教期间,拜仁曾试图完成战略跨越,但很快又不得不收缩回来。邀请“婴帅”执教显然不是为了短期内冲击欧冠冠军。

纳格尔斯曼“以人为本”的育才思路体现在鼓励球员进行独立思考,解除围绕在他们身上的位置和职责枷锁,突出核心球员的战术价值。在过去的几个赛季中,纳格尔斯曼帮助鲁迪、瓦格纳、聚勒、维尔纳和于帕梅卡诺等人实现了豪门之梦,也让德米尔拜、克拉马里奇、坎普尔和安赫利尼奥等人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蒂亚戈离队,莱万多夫斯基续约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纳格尔斯曼试图将萨内培养为新核,围绕卢卡斯-埃尔南德斯、穆夏拉等人重建战术体系,这显然是在践行高层意志。

赛季初,萨内多数时间都会出现在右路,寻求内切射门的机会。纳格尔斯曼认为萨内更适合出任左边锋,他在这里可以与阿方索-戴维斯和穆勒形成互动,抽出更多的精力用于高位逼抢。近期,萨内多次出现在右路,逆足位置设定导致其缺少来自边卫的支援,进攻线路单一的问题暴露出来。

【老队员不适应新体系,三中卫触发“箱体震荡”】

科瓦奇曾在任内试图将三中卫和全新三前锋打法等先进战术元素融入到了4231体系中,在足球风格上向英超球队全面靠拢。罗德里未能前来报到,卢卡斯-埃尔南德斯融入速度缓慢,科瓦奇没能获得助力“科学试验”的理想拼图,最终遭到失败。弗里克通过对阿方索-戴维斯、科曼、戈雷茨卡和阿拉巴等人的改造,赋予旧有的体系活力,但并没有脱离4231体系的范畴。本赛季初,纳格尔斯曼沿用前任留下的4231体系,逐渐熟悉环境后才拿出三中卫体系。

执教莱比锡RB期间,纳格尔斯曼就曾交替使用三中卫体系以及哈森许特尔留下的442/4222阵型。本赛季,阿方索-戴维斯受伤之后,“婴帅”采取了相似的操作来应付不同的对手。

倡导攻势足球,变阵就是为了不断“向前”,努力掌控比赛的主动权,正是纳格尔斯曼足球哲学的精髓。纳格尔斯曼曾多次提出“阵型并不重要”的观点,他认为球员在场上的跑动以及赛中的即时变阵更为关键。纳格尔斯曼青睐以三中卫为基础的一系列架构,他认为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阵型层次,便于推动压迫和控球,能够容纳麾下众多可边可中的多面手球员。

自范加尔时代以来,拜仁依靠4231阵型创造无数辉煌,莱万多夫斯基和穆勒都能在这套体系中发挥出最大威力。当然,两位前场明星年龄都不小了,纳格尔斯曼探索全新的战术架构也是很有必要的。

纳格尔斯曼的疯狂试验总会惹来争议,克拉马里奇就曾公开质疑少帅频繁变阵的举动“搞乱了球队”,维尔纳在转会之后接受采访时也隐晦地表达出了这方面的意思。在曝光度较低的球队,纳格尔斯曼的频繁变阵会被解读为“创新”,反对的声音很快就会被外界遗忘,而到了拜仁就会遇到很大阻力,这可是一支在过去10年依靠标志性的4231体系创造辉煌的球队。

隐忍了三个月后,纳格尔斯曼终于在对阵奥格斯堡时拿出了心仪的三中卫阵型,却没想到遭遇当头棒喝。

从4231到三中卫体系,阵型重心前倾导致前场空间被压缩,后场两翼的空间变大,这种变化不仅令穆勒等“体系”球员感到不适应,就连在莱比锡RB时期已经适应三中卫体系的于帕梅卡诺也变得无比挣扎。阿方索-戴维斯受伤之后,拜仁无人能够以边翼卫身份推动进攻,已经不具备继续使用三中卫体系的人员配置。主场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纳格尔斯曼强行上马三中卫体系,将萨内和科曼摆在边翼卫位置,属实低估了对手的反制能力。

萨内的优势在于反击,阵地战中的"微操"能力不足。

无限传中模式,莱万多夫斯基和穆勒的优势不能得到完全发挥。

对阵门兴和波鸿,拜仁在边肋部区域的进攻套路多变,这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比赛中完全看不到。

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六冠王赛季,弗里克的拜仁在进攻端是所向披靡的。阿方索-戴维斯负责拉开进攻宽度,博阿滕和阿拉巴会将长传球打向前场肋部,莱万多夫斯基“拉出来再打回去”,穆勒在禁区边缘拿球后的操作空间很大,蒂亚戈负责“洗球”和二次组织,戈雷茨卡的插上往往能够瞬间压垮对手……这些套路在纳格尔斯曼时代几乎全部消失,在高位接球的边锋成进攻发起点,边路传中成为主要进攻支援方式,前场站位拥挤且混乱,阵地战缺少层次感和变化。主场对阵比利亚雷亚尔,格纳布里替补出场近10分钟(82’),舒波莫廷替补出场了3分钟,两名球员竟然都是0触球,拜仁进攻组织手段之混乱粗糙,可见一斑。

主场对阵比利亚雷亚尔,格纳布里替补出场10分钟,没摸到一次球,纳帅的战术调整沦为笑柄。

在德甲级别的较量中,纳格尔斯曼的纠错能力尚可,能够在阿方索-戴维斯受伤后重启4231阵型救场。不败金身被法兰克福打破后,拜仁在榜首大战中仅用半场时间便肢解了勒沃库森;德国杯出局后,拜仁又在对阵柏林联合时打入5球;输给门兴后,纳格尔斯曼的球队再次以强势“反弹”作为回应。拜仁能够在德甲赛场完成实力碾压,到了欧冠舞台上便举步维艰。球风犀利的萨尔茨堡红牛已经给德甲巨人敲响了警钟,当经验丰富的埃梅里率队大兵压境时,“婴帅”已然无计可施。

【高位防线本就不牢靠,拜仁出局不是偶然】

同比利亚雷亚尔的两回合较量,拜仁的高位防线数次被对手以流畅反击配合贯穿,若非诺伊尔表现神勇以及丹朱马等人射术不精,比赛的悬念或将在首回合时就被扼杀。纳格尔斯曼的首发布阵和换人调整频遭外界诟病,就连诺伊尔都认为拜仁的表现“一无是处”。

上赛季中期,弗里克麾下的高位防线便已经处于崩溃边缘。

三中卫阵型导致重心进一步前倾,两翼空当变大,遏制对手的快攻变得更难。

比利亚雷亚尔的技术能力出众,拜仁压迫体系中的漏洞被放大了。

纳格尔斯曼不知该如何为高位防线上保险,这对拜仁来说并不是新鲜事。上赛季中期,拜仁遭遇伤病潮,最终在与巴黎的两回合大战后遗憾出局。不过,在欧冠淘汰赛开打之前,拜仁的成绩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动荡,弗里克引以为傲的高位防线在内战中屡屡被对手打穿。为了消弭高位防线的隐患,弗里克一方面要求前场球员要在丢球后积极反抢,另一方面要求后场球员积极前压,压缩三线距离。此举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留下了诸如体能消耗较大、容易被对手打身后等隐患。

中场失控,对手很容易就把战火烧到拜仁防线身前。

萨比策难以胜任主力,拜仁中场控制力迟迟不见提升,基米希压力倍增。

弗里克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是难倒了纳格尔斯曼。蒂亚戈离队之后,拜仁中场控制力下滑明显,压力自然转移到了后场球员身上。纳格尔斯曼从老东家带来了萨比策和乌帕梅卡诺,目的也是为了中路的控制力,可惜的是,前者的实力不足以胜任主力,后者在防守中的压力太大,拜仁在后腰位置的控制力迟迟不见提升。受到场外因素干扰,基米希近期状态下滑明显,其持球能力不强的弱点屡屡被对手针对性打击,纳格尔斯曼让萨内去中路扎堆的部署加剧了这一危机。

【总结】

同弗里克时代相比,现阶段的拜仁整体实力有所下滑,更新换代的速度没有完全跟上,自范加尔时代便形成的战术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主帅的战术智慧和管理能力。纳格尔斯曼在带队追求成绩的同时,还要兼顾培养新人和战术转型的重任,球队战绩出现起伏也在情理之中。弗里克为后来者树立了标杆,纳格尔斯曼只能在前辈的阴影下艰难前行,及时总结失利的教训,用成绩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