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登与恩比德打挡拆,哈雷尔换防对上哈登,梅尔顿对上恩比德。哈登面对内线错位防守选择小打大,而不是把球传出让低位的恩比德强吃。
训练结束后,里弗斯表示他不想再看到这种镜头出现。里弗斯说:“哈登这些年一直在用一种方式打球,今天训练又出现了这种情况,防守方已经换防,恩比德落低位面对小个换防,球必须打到低位去。以前的哈登在这种情况下会自己单挑,但现在我们十次得有八次把球交给恩比德。”
训练营第三天,里弗斯在训练中继续给哈登灌输他的理念,他希望确立恩比德在进攻端的核心地位,哈登则要在个人进攻和传球组织之间找到平衡。
三天下来,里弗斯对哈登的改造计划已经很明确:跟上赛季一样,哈登不会是76人进攻体系的第一攻击点,他在多数时间需要扮演控卫的角色,他需要改变打球习惯,尤其是在挡拆制造错位时减少单打。但同时,里弗斯并不是要求哈登变成“哈不攻”,他希望哈登在关键时刻再承担起攻坚的任务。
简单来说,哈登要成为一个能攻坚的组织后卫。
里弗斯的话引发了一些争议,哈登球迷认为里弗斯是玩双标,他的思路无法发挥出哈登的最强威力。但从哈登的态度、现实情况看,“能攻坚的组织后卫”可能是眼下最适合哈登的角色。
事实上,从离开火箭加盟篮网开始,哈登就已经在有意识的自我转型。哈登在火箭的最后8场比赛以及在篮网的80场比赛,他都是用的控卫打法。
从2014-15赛季到2019-20赛季,哈登连续6个赛季球权使用率超过31%,巅峰赛季更是达到过40.5%,他将持球大核心的打法演绎到了极致。
2018-19赛季,哈登百回合单打次数高达19.8次,从2017-18赛季到2019-20赛季,他连续3个赛季百回合单打次数超过12次。球交到哈登手里,其他人只要拉开看他表演或者等待接球投篮即可。
但一方面,持球大核心的打法有局限性,另一方面哈登年龄在增大伤病在增多,这种攻、传一肩挑的高消耗型打法已经不再适合哈登。所以,哈登开始转型。
过去两个赛季,哈登球权使用率都没超过30%,加盟76人后更是跌到了24.9%。作为对比,恩比德球权使用率37.2%。
哈登的打法有了巨大变化,2020-21赛季其百回合单打次数锐减到9.3次,上赛季则降到9.1次。这两个赛季,哈登百回合挡拆次数为9.8次和8.6次。哈登的单打独斗少了,他更多串联球队,与恩比德打挡拆,两人互相成就。据统计,当哈登和恩比德挡拆,76人每回合拿下1.15分,他们是挡拆效率最高的组合。作为控卫,哈登的表现绝对是顶级水准,他上赛季场均助攻上双联盟第2位。
问题在于,哈登没有把他的另一部分工作做到位——攻坚。在那些强强对话、决胜时刻,哈登不仅鲜有拿得出手的佳作,还屡屡掉链子,这令他饱受批评。最典型的就是常规赛与篮网、太阳的比赛,哈登一场在禁区内10投0中,另一场在禁区内6投0中。
东部半决赛打热火的第六场生死战,哈登下半场得分挂零,全场只得到11分,76人饮恨出局。整个系列赛,哈登下半场一共得到32分。
并没有多少人质疑哈登的控卫打法,里弗斯也认可哈登在组织方面的贡献。但76人想迈向更高层次,他们需要一个硬仗、关键时刻更具侵略性的哈登。
上赛季的哈登未能达到76人的要求,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哈登的腿筋伤势,他从来不是靠爆发力直线过人的类型,他的突破是靠节奏、变速、对抗。但因为腿筋伤病阴影,哈登蹬地突破时的力量、对抗的意愿都有下降,这是他上赛季突破命中率仅为46.9%的主因。
本来哈登的突破能力就有下降,再加上吹罚规则调整,哈登比以前更加依赖三分手感和裁判的吹罚尺度。赶上造犯规多、外线三分手感好的场次,哈登能拿30+分,但他很难再稳定有这种输出。因为上赛季,哈登干拔三分命中率跌到了33%,而过去他这一数据稳定在36%-38%。
所以,里弗斯对哈登的改造计划整体上没什么问题,他所要求的是哈登能在跟恩比德挡拆制造错位时更多把球交给低位的恩比德,让恩比德用身高优势强吃篮下,效率显然比哈登飘在外线单打更高。里弗斯希望哈登调整打球习惯,让哈登与恩比德的挡拆效果从“优秀”提升到“统治级”。这种打法还有个好处,哈登可以将体能保留到关键时刻,最后5分钟再接管。
里弗斯也说过,火箭时代那个得分王、MVP版本的哈登已经是过去式了,没有必要再拿曾经的标准要求哈登。习惯了哈登巅峰时期表现的人肯定不习惯33岁的哈登过渡到现在这个版本,但所有人也该像哈登一样接受现实了。未来,将组织放在首位,关键时刻再尝试强行接管会是哈登的常态。
对哈登来说,更多把球传到篮下只是一种习惯的调整,决定他和76人上限的关键是,最后5分钟他究竟能不能接管?
今年休赛期,哈登练得非常勤,他的腿筋伤势看上去已经没什么影响,体型保持不错。现在的76人不需要他像过去那样长时间强行接管比赛,若他能找回篮下终结、抛投效率和拿手的后撤步投篮效率,必要时完成攻坚,哈登和76人有望捅破那层窗户纸。
“这一天总会到来,只是需要时间,”里弗斯信心满满,“只要哈登意识到这点,我们就是不可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