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东契奇

单核,双核,三巨头,这些球迷论战里经常出现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字面意义,争议点只是,到底谁算核心/巨头,谁又不算。为了证明自家球星的“单核”身份,或者别家球星“多巨头”抱团,大家又发明了各种认证办法,比如,“大当家与第二得分手季后赛场均分差认证法”,“当季或近三个赛季入选全明星数量认证法”,“顶薪数量认证法”,“母队培养与三山聚义差异认证法”等等。

其实明显的巨头球队,不用费脑子认证,一眼便知,难辨的还是“单核”,即便煞费苦心有理有据,别人不想认,随意找两个理由都能毙掉。公认度如诺天王的案例,真不多见。于是“单核”也仿佛成了达拉斯的传统。东契奇打了三年季后赛,第一次波尔津吉斯伤退,第二次波尔津吉斯的效果不如伤退,第三次已经没有了波尔津吉斯。捋一捋队内的薪资,再看看虽曰为核实则为呵的波神,七酱“单核”肯定是没毛病了。

undefined

说这个有啥意义呢?

意义就是,独行侠的确能帮我们理解一些关于“X核”的道理。独行侠的“双核”赶不上“单核”,并不是啥复杂的原因,波神的水平不达预期,拿着核心的钱没做出核心级别的贡献,仅此而已。你肯定不能拿独行侠的例子说明“双核”不如“单核”。但联盟里的确有这样一个规律:

通常来说,大当家不会溢价,因为若是没有立得住的大当家,一支球队就不会轻易进入争胜状态。如果大当家未达预期(比如天才新秀伤仲永),或者年老体衰下滑严重,这类球队基本就要进入重建周期;

二当家却有很大的溢价风险。道理也很简单,NBA再怎么人才济济,真正能值顶薪的球员也是有限的。假设一个联盟里有20支球队处于争胜阶段,在完全平衡的情况下,一队分一个,也有20个值顶薪的天才成为了大当家,那么,联盟最好的二当家已经是联盟第21人,他或许还值得顶薪,联盟第40人还值不值就是问号了——然而,他会索要顶薪。加上还有一些球星要组巨头球队,顶层天赋向几支球队集中后,其他球队能分的天才还有几个呢?

所以,不是你随便捡几个拿高薪球星就算“巨头队”,凑几个不值他们合同的球星在一块打球,我们曾经称这样的球队为“你颗屎”。拥有几个物有所值的顶薪或准顶薪球星的球队,我们可以称之为“多核队”,而拥有几个物超所值顶薪球星的球队,那就妥妥是“巨头队”了。

不难理解,即便不追求组“巨头队”,这个总资源量有限的联盟也不可能诞生无限多的名副其实“多核队”。独行侠在波神身上赌输了,再想走这条路就得随缘。一来物有所值的顶薪球星被军备竞赛抢夺干净了,二来球队手里梭哈资源有限,当下和远期竞争力又决定了不太可能入手高顺位新秀,怎么把一手的零票换成整钱,没点缘分是不行的。于是,独行侠干脆反其道而行,来个整钱换零,把波神也变了手里一把的零票轮换,彻底回归传统,走上了真·单核之路。

undefined

单核不是不可以。单核有单核的好处:

第一,合同灵活,易于操作。单核球队往往手握多份中等额度合同。虽然中等额度合同往往不会超值,也存在溢价风险,但不管怎么说,运作1000万~2000万之间的合同,总是比含泪手握溢价顶薪好处理得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搭配较少的选秀权就能做一些资源优化,比如独行侠拿到伍德,用的是首轮末段签搭配几份小额合同,这样的运作就是典型。独行侠未来也可以把鲍威尔、贝尔坦斯的合同处理掉,搭配较少选秀资源去优化配置,补充急需的持球手和3D万金油。

第二,配角众多,搭配容易出彩。如果你抓的一手牌,只有一张王或者2,J、Q、K、A全都没有,这说明什么?既说明了拼单牌你没有太多的占圈能力,但也说明了你的牌集中在3~10区间,有可能凑成小牌面的炸弹、3带1、顺子甚至飞机——想一想,单走一个6,后面跟的是什么?

独行侠能进西决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但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在东契奇身边配置了一套全射手阵容,且这套阵容整体的机动性、防守纪律性不错。他们赢在了主将与拼图、以及拼图与拼图之间良好的兼容性,收获了1+1大于2的效果。相比一些多核之间相互冲突的球队,独行侠这一手牌显然出得更“顺”。

独行侠在继续优化他们的“顺子”。换来伍德,3年3300万续约克勒贝尔,都表明独行侠很清楚他们所仰仗的优势是什么。能投三分,体型优秀,机动性与护筐都有一些的4/5号位空间点,这是整个联盟稀缺的资源,而这种资源是独行侠全空间阵容+快速轮转防守体系的重要组成,多囤积一些,怎么都不吃亏。麦基的合同有些长但额度不大,相比鲍威尔,他的体型与终结能力跟伍德与克勒贝尔有了更大的区分度。独行侠总是没有一个全方面令人满意的内线,但他们在这个位置上总能囤积足够多花样的人手,算是没有最优解时的最优解。

但独行侠人手富余的位置也只有内线了,侧翼和后场都处于“紧巴巴”刚好够用的状态。芬尼·史密斯和布洛克在季后赛展示了成熟3D的特质,有基本可靠的领防和投射,他们仍然会是独行侠戏份最重的两个配角。侧翼3D永远不嫌多,但也永远很难获得。哈达威的回归虽然能缓解2号位用人,他在防守上的级别终归差了点意思。约什·格林倒是展示出了防守端的潜力,西决暴露出的进攻问题却很大,他是独行侠为数不多的年轻增长点。如果没有一些惊喜,到了季后赛,芬尼·史密斯和布洛克又得面临鏖战40分钟不敢休息的局面。

后场的人手问题或许比侧翼更大。东契奇在的时候,他能解决绝大部分后场持球戏份,可他毕竟打不了48分钟,每个赛季还会休息10~20场。布朗森出走带来的打击很难被忽略。虽然独行侠未雨绸缪拿到了丁威迪,但他毕竟受过大伤,出勤方面也向来不算强项。独行侠配角以炮台型球员居多,哈达威能简单粗暴解决一些问题,暂且也只能记作自走炮,他跟丁威迪配上能打一些持球的伍德,可以让东契奇安心休息或者休养多久?独行侠可以尝试再培养出一个布朗森,他们用次轮签拿下颇有潜力的哈迪,但培养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作。

施罗德真得跟东子好好聊聊,说不能还能介绍份工作。

也可能,鲍威尔或者贝尔坦斯的合同,最终会变成一位能打持球的家伙,后场或者侧翼,最好还擅于投三分。独行侠可以问价一下博扬,只不过,如果他们继续在这类拼图球员上耗费选秀权,也就彻底夯实了单核建队的方向,短期内无法回头了。

undefined

东契奇至今打了5轮系列赛,面对的是分区防守效率第2、第5、第6、第2、第1的球队,却分别拿到了31分、35.7分、29分、32.6分、32分,并保持了59.6%、57.2%、59.8%、58.3%、55.9%的真实命中率,可谓无差别拆解了各式防守,水准和稳定性都无可挑剔。这也是独行侠敢玩单核的底气——如果一个球星面对不同防守体系会有明显的状态起落,那你总需要在他身边摆放个二当家做双保险,而制约东契奇可靠性的似乎只有体能,他需要的只是环境,以及缓口气的时间而已。

但还是太“紧巴巴”了,这是独行侠单核路线难免的状态。他们在主将身边搭建了一套攻防都有点东西的配置和玩法,但也只有这一套玩法而已。即便他们可以保证这套玩法放之四海皆准,也没法保证每个环节不出状况。如果克勒贝尔是20年季后赛的版本,如果独行侠全队的赛季状态周期颠倒过来,先准后铁,那么刚刚过去的一季又该被如何评价?

东契奇的新秀合同结束了,他终于在四年级突破了首轮,杀入了分区决赛。对一般的年轻人来说,可称得上意气风发,但对见惯了大世面,早早预定历史留名的东契奇来说,似乎也只是平平无奇地完成了基本要求。独行侠总薪资攀升至联盟第6,没有多少红利可言。一堆中等额度合同在手,若是再把东契奇换成一个新秀,这样的结构倒是挺适合追求长期保持竞争力,但不强求冠军的球队,却多少委屈了东契奇。起码从纸面配置上看,他们仍然是标准的“很有特点但又未至最佳”的级别。他们需要一个万事顺心的赛季,就像中秋的月亮一样圆满,每个人以正常或者超常的水平战至最后,或许能上演17张牌秒人的剧情,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地成为赢家。

这可有点难度。

不过,对独行侠来说,这并非没有先例。

NBA篮球独行侠东契奇深度小牛
  • 推荐
  • 头条